原标题:准大学生如何度过暑假?陪伴家人、驾考、暑期旅游是主要安排。
85.8%的准大学生确认这个假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
大学录取通知书正在陆续发放。对于准大学生来说,这个暑假无疑是特别的:告别了忙于备考的高中,迎来了更加独立的大学时代。暑假已经过去一半了。准大学生们过得怎么样?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7名准大一新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陪伴家人、考驾照和暑期旅游是准大学生的主要安排。85.8%的受访准大学生确认这个假期是他们的“成长关键期”。
在受访的准大学生中,本科提前批9.4%,本科第一批47.2%,本科第二批22.7%,高职院校7.6%。男生43.3%,女生56.7%。
陪伴家人、考驾照、暑期旅游是受访准大学生的主要暑期安排。
郑州的一名高考生杨宇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的假期。他的电子书阅读器里有很多他以前下载过但一直没时间看的经典书籍。这个假期他读了很多书,还写了一些散文。因为羡慕一个同学字写得好,他最近每天都在练行书。此外,杨宇一直喜欢长笛,高中时几乎没有时间吹。这个假期终于实现了“爱好自由”,他已经玩的很熟练了。“高中食堂的饭菜特别好吃,我又不怎么运动,所以胖了不少。最近也在坚持减肥,已经初见成效。”
郭是今年辽宁沈阳的一名高考生,顺利登陆同济大学。她直言自己过了一个很“文艺”的假期。“我买了一架电钢琴,每天对着乐谱练习,弥补了从小没学过乐器的遗憾。现在我每周五都要去学舞蹈。我有基础,再捡起来毫不费力。高中前在画室学画画,这几天把画画提上日程,陶冶情操。”
在其他方面,郭也没闲着。“第一,我深入学习了英语,学习了词根和词缀,延续了我的强势科目。我也看了一些英文原版书。就是自学视频剪辑,已经能完成一些小作品了,挺开心的。”
来自石家庄的刘玉玲被南方的一所大学录取了。她说她度过了一个简单而温暖的暑假。“上大学后很难有这么悠闲的长假。最近和两个同学考驾照,已经晒黑了不止一度。因为大学在南方,离家远,假期想多陪陪家人。多陪陪爷爷奶奶,多和父母沟通一下大学生活和未来的打算。”
准大一新生们是如何度过这个暑假的?陪同家人(44.9%)是受访准大学生最普遍的共识,其次是驾考(40.1%)。其他:去暑期旅行(38.0%)、体验社会实践(37.0%)、阅读名著专著(34.8%)、参加志愿服务活动(32.6%)、拓展兴趣爱好(32.3%)、提升个人形象,比如去补牙、瘦身(25.9%)、补剧、赶剧(。也有5.7%的受访准大学生表示“我什么都不想要,只想享受放松”。
69%的受访准大学生将这个暑假视为拓宽知识面和视野的机会。
刘珈辰,辽宁本溪人,考入辽宁科技大学,即将攻读法学。她觉得这个假期有很多自主选择和玩耍的机会,也让她成长了。她把这个节日定义为“永无止境的青春”。“虽然很多人说高中的结束意味着青春的结束,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要把高中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持和热情延续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天。”
郭说她从高考的高压中解放出来了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教授苏表示,在高中高强度的备考生活中,学生与家人、朋友、亲戚、伙伴的很多交流空间都被压缩了。“在假期里,学生们可以拜访老师,问候亲戚,和朋友长谈。这样会让假期生活更充实,更快乐。”同时,他也建议,合理安排户外运动,兴趣引领的自主阅读,参与社会实践,都可以成为这个假期的重要内容。
你觉得这个特别的暑假怎么样?69.9%的准大学生认为这是开拓视野的时候,49.2%的准大学生觉得这是和家人朋友共度的温馨时光,48.7%的准大学生认为这是为人生新阶段做准备的时候,43.2%的准大学生认为这是向自己的青春年少告别的时候,34.1%的准大学生指出这是可以自由社交交友的时候,28.5%的准大学生接受了采访。
88.8%的准大学生确认今年暑假是他们的“成长关键期”
“高中之前,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父母老师一路包办,学生只是埋头学习。进入大学,没有人会一直约束和监督你,你要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自觉。”杨宇觉得这个暑假有一个过渡的作用,帮助大一新生从心态上快速成长,顺利进入不同的学业和生活阶段。
刘珈辰觉得这个看似轻松的假期其实是有“任务”的。“在行动上,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尤其是有拖延症的人。假期你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不然到了大学就更容易拖延了。要逐步完善和成熟自己的观念,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对大学生活有主见,不随波逐流”。
调查显示,85.8%的准大学生确认今年暑假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连接高中和大学。
“高考结束后,学生实际上进入了‘断奶期’。当他们进入大学,他们不得不离开长辈的庇护,独自学习和生活。我建议在这个假期里,孩子们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为即将到来的集体生活点亮一些技能。”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友华说。
对于准大学生,他指出要树立自力更生的观念。\"
希望孩子们在遇到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时候,能沉住气。先求助自己,寻找解决途径,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青春不是用来虚掷的,是用来奋斗的。”陈友华说,“我们这个时代依然求贤若渴。大学是我们独立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希望准大学生们能够把握机会,脚踏实地积累,刻苦锻造自己”。(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金文)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