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基础知识3354“岩石生物”的设计特点

来源:15手游网 时间:2022-08-18 18:47:13

在游戏、动漫、影视作品中,身体岩石、皮肤石化的“生物”非常常见。它们通常具有极高的防护能力,有些甚至无懈可击,需要玩家找到弱点才能攻破(如经典作品《旺达与巨像》)。

经典游戏《旺达与巨像》,你会在这个游戏里看到很多巨型石像鬼。

用“坚如磐石”这个词来形容这些“岩石生物”再合适不过了(在本文中,“岩石生物”还包括岩石表面的各种造物)。

他们有的是玩家的朋友,可以在战斗中帮助玩家,有的则是难缠的敌人。面对这样的对手,玩家往往会想出“高伤害”、“飞行”、“难杀”、“改变地形”等关键词。如果这些“岩石生物”有语言能力,他们的语速一般较慢。很多时候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缩写——石头人。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游戏中“岩石生物”的设计特点。

一、游戏中“岩石生物”的两大类。虽然游戏中出现了大量的“岩石生物”,如石像鬼、石元素、石头巨像等。本质上,它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为制造的“岩石生物”。创造这种岩石生物的人物可以是神、法师、炼金术师、恶魔,也可以是其他掌握魔法和高科技的人物。他们通常会让工匠制作出满意的雕像,然后用技术/魔法赋予雕像“一定的生命力”。当然,雕刻塑形的过程也有可能是施法者自己完成的。游戏中的一些召唤法术也显示施法者直接召唤一个“加工过的”岩石结构。

103010的法师卡是“巨像炼制”,图中的造物者正在独立制造巨像。

在这里,“一定的生命力”是指大部分人造岩石生物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他们存在的意义和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主人服务。无论是卷入战争,还是守卫宝库,他们都会完全服从创造者的意志。《魔兽世界》世界观中燃烧军团共同创造的地狱火就是这样的。它以邪能为动力,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志,是一群在主人的命令下完全敢死的部队。所以燃烧军团喜欢用地狱火作为先锋冲锋队,作为炮灰,为恶魔军团打开缺口。

完全服从命令,没有痛苦的地狱火,是燃烧军团最喜欢的炮灰。

与那些“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相比,人工创造的岩石生物(结构)在外观上显然是特殊的。首先,它们的外观更加精致,“纯粹”(使用的原材料是纯净的,而不是各种原材料的混合,让人感觉不协调),以及“标准化”(同样的外观是批量生产的,而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会表现出外观上的差异)。具体来说,人工创造的岩石生物外观往往有细致的雕刻痕迹,更符合人类的审美情趣;其次,他们可能有自己制作精良的武器。“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往往没有武器,或者使用非常粗糙的武器,比如DOTA2中的“肖骁”。它是由一团石头衍生出来的生命体,属于自然形成的石头生物。它的武器在外表上只是一棵未经加工的树,但“大地之灵”是背景中雕刻的神圣玉石雕像,所以他的与“玉”相提并论

103010年“极小”(左)和“大地之灵”(右)的比较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人造岩石生物可能会被其创造者留下自己的“印记”或“签名”,如《影之诗》中的黑曜石石像鬼。他们的武器是手中沉重的石板,石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闪着玄妙的光。这些都是巫师和工匠在大学城留下的印记,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石像鬼属于大学城的“财产”。当然,这些类似签名的铭文也可能被解释为游戏中石像的动力来源。

黑曜石石像鬼103010

游戏中的第二类“岩石生物”是与“人造结构”相对的“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他们生于自然,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思维能力,甚至可以和其他种族和行业交流(比如石木部队的军需官)。

从外观上看,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并没有人工构造的那么“漂亮”。它们可能与各种颜色的石头混在一起,组成它们身体的石头可能会长出苔藓和植物,它们似乎没有太多雕刻的痕迹,只是“活石”的一种形式。比如《DOTA2》中的土元素的背景是“它们总是伴随着地震和山体滑坡出现。虽然这些自然精灵的身体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石头构成的,但是石头的种类不同,所以这些土元素的外观往往也不同。因此,有金、银等贵金属构成的土壤元素,也有其他由普通材料构成的物体:花岗岩、应时,甚至灰尘、泥土和木头。”虽然缺乏精致,但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在优秀设计师的笔下更容易展现出原始野性的美。

103010中的土元素可以看出它的身体是由很多种岩石组成的。

此外,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具有正常的自我意识。和人类、精灵、渔夫、巨人一样,都是独立的种族。他们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服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命令,而是有自己的追求,甚至是自己的民族习俗、信仰和仪式。他们甚至可能建立自己的城市,并在其周围发展自己的民族。《魔兽世界》系列中的“石母”思拉申和她的土元素孩子就是如此。他们以深石岛为基地,过着相对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如果有任何外来的敌人胆敢入侵这里,威胁到他们的安全,就会遭到石头们的强烈反击。很多时候,一个种族的所作所为,可以用“生存”二字来解释。为什么被遗忘者需要Wagri?为了生存。为什么暗矛巨魔会投靠部落?为了生存。卡拉希英杰为什么要反抗女王?为了生存。宇宙

斯为什么要打压奎托斯?还是为了生存。在游戏里,一个正常的种族为了生存会做出很多事情,无论事情对错,这都是自我意志的体现,而诞生于自然中的岩石生物,会希望自己的种族生存下去并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的领袖会有一定的大局观,在自己的心中绘有种族发展的蓝图,这就是与人为创造的岩石构造体最大的区别。

《魔兽世界》中土元素们的老巢——深岩之洲

DOTA2中的小小也是自由的,他不服从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游戏中小小的背景目标也很简单——找到自己的真实来历,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一个人造的魔像或者石像鬼肯定会有这样的目标。

小小的目标是知道自己的来历

自然形成的岩石生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多都是非常古老的存在,因为岩石本身就代表着“不朽”,没有血肉,不需要呼吸,身上长出青苔、植物的岩石生物无论从视觉上看还是留给大多数玩家的印象就是“它一定非常古老了吧”,所以为了迎合玩家们的这种刻板印象并让设计更符合逻辑,大多数游戏也就让岩石生物们成为了世界观里非常古老的存在。《魔兽世界》“巨石之核”副本中的石头人BOSS“欧泽鲁克”,他的背景中表示,自从深岩之洲被创造出来,欧泽鲁克就一直担任巨石之核的守护者,可见其古老程度。

“巨石之核”中的石头BOSS——欧泽鲁克

二、游戏中“岩石生物”的战斗特性

无论是人工的岩石构造体,还是诞生于自然中的岩石生物,游戏中的他们在战斗风格上却有很多共同之处,岩石在游戏中虽然可以形成一个种族,但也经常被拿去和“冰霜”“雷电”等并列,成为一种用于战斗的魔法元素,比如《英雄联盟》中有岩石生物“墨菲特”,也有能够操控岩石为己所用的施法者“岩雀”。

《英雄联盟》中的石头生物墨菲特(左)和施法者岩雀(右)

正如同冰霜的“标签”是“控制”,雷电的“标签”是“毁灭性的爆发力”,岩石也会有相应的“标签”,所以相较于人类等传统文明种族多才多艺的战斗方式,岩石生物的战斗特性就较为固定了。

第一,岩石生物在战斗中会表现出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指的就是力气、冲击力而不是什么法术能量。因为在人类的传统神话中,巨大的岩石、大山这类意象都会和力量挂钩。在非常古老的时候,人类还没有精密的工具对“力”进行测量,只能简单地认为可以举起重物的人力量大,巨大的岩石块就是那个时候常见的重物,高处坠落的石块还会在地上留下深坑,而大山就是石块的聚合体,这一切都让人们把岩石、大山和力量联系了起来。在印度神话中,就有广受崇拜的神“奎师那”单手轻松举起哥瓦丹山的故事。

单手举起哥瓦丹山的奎师那

所以岩石生物战斗的时候经常会用冲击力体现其强大力量的设计,这种冲击力不单单指他们依靠身躯对敌人进行冲撞造成毁灭性的效果或者是直接撞毁某些障碍物或者背景元素,而是指他们身体上所有的部位都可以表现出这种冲击力,比如缓慢地抬脚然后踩下去,踩到的地方会留下一个坑;或者是一拳挥下命中之后造成大量伤害甚至把目标秒杀,就算躲开这一拳也会附带地面的震颤效果;再比如他们会举起巨大的树干或者是其他巨大的岩石掷向敌人,闪躲不及的话会被直接压死……这些均是“力量”的表现。

但必须补充说明的是,岩石生物在战斗中展现出极大的力量,并不意味着必须以“迟缓的行动”作为代价,他们之中也不乏很多力量与敏捷兼备的角色,比如《精灵宝可梦》中的“大岩蛇”,其移动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同时也有着足以引发地震的强大力量。

大岩蛇在设定上属于力量和速度兼备的那一类

第二,岩石类生物在战斗中会表现出极高的耐久度,也就是说他们的“硬度”会很高。之前说到过,在很多神话传说中,岩石都被赋予了“不朽”的含义,无论风霜如何侵蚀,岩石都岿然不动,而且在神话传说诞生的那个年代,岩石也是当时人们公认的坚硬之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是因为是一只石猴,所以很多攻击方式对他来说完全是徒劳的。

在游戏中,岩石生物不仅会有“硬化外壳”“石化皮肤”之类的特性抵御物理伤害,而且大多还对法术有抗性,甚至免疫。《魔兽争霸3》中的各种“岩石生物”对这一点都有所表现,地狱火、花岗岩傀儡、石像形态的石像鬼等都直接对魔法免疫。

魔法免疫的花岗岩傀儡

而暗夜精灵族的“山岭巨人”则是4个种族里最硬的肉盾,自带嘲讽技能,并且升级科技树之后还能得到“硬化皮肤”和“抗性皮肤”两个强力减伤,一个针对物理伤害,一个针对法术。

暗夜精灵族的强大肉盾——山岭巨人

《英雄无敌5》中的黑曜石石像鬼则是对冰系、火系和电系三系法术完全免疫,中立生物“土元素”则免疫土系魔法,并且受到其它属性法术的杀伤会直接减半,生命值也是四种元素生物里最高的,这些都是游戏对岩石生物“高耐久”特性的一种体现。虽然岩石生物可以做到敏捷又有力,而且兼备极高的耐久度,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完美无瑕的战斗种族,他们的弱点我们下面就会说到。

第三,岩石生物在作战技巧上较为逊色,他们往往没有很高的“战斗智商”,也无法掌握最顶级的法术或是科学技术。这可以说是岩石生物最大的弱点了。无论是顶尖的施法者,科学家还是幕后黑手级别的大反派,都几乎没有岩石生物的身影。人为创造的岩石构造体自然不用多说,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傀儡,是创造者的打手而已,并不会自己探求知识和学习战斗技巧。自然诞生的岩石种族为什么也不追求科技、魔法和战斗技巧呢?因为他们有着岩石身躯,有着惊人的强大蛮力,这两点足够支撑他们在大多数游戏世界中生存下去,人类之所以发明机械,研究魔法就是为了弥补自己身体机能上的不足,魔法与机械可以让人类等文明种族击败看上去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并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方便(比如使用魔法和机械建造城市,搬运重物),但是岩石生物并不需要这一切,他们单纯靠自己的蛮力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没有需求也就没有进步,所以岩石生物在设定上就是掌握不了高级魔法和高级科技的种族。游戏里很多时候会出现“遗失的上古典籍”或者“失落的古代科技图纸”这样的设计,无论是典籍还是图纸,都是前人留下的记录,岩石生物由于寿命较长也就没有书写文献的习惯,所以游戏中的岩石生物们才有这样(无法掌握高端法术和科技)的特性。

久而久之,“岩石外观”的角色无法在智力领域有很高建树也就成了一条默认的设计,在漫威宇宙观中,神奇四侠里的“石头人”智力数值也仅为2(最高是7),被归于“常人水平”。

从游戏背景的“平衡性”方面考虑,如果岩石生物兼备力量、敏捷、耐久力,再让他们可以掌握最顶尖的法术或科技,那么这样的种族就会显得过于强大,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弱点。

三、游戏中“岩石生物”的常用技能

岩石生物在战斗中有很多常见技能,这些技能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是召唤类。较大的岩石生物会召唤体积较小的岩石生物,游戏里会把这种召唤描述成大型岩石生物的表皮被打碎之后所生成的衍生物,典型的例子是《魔兽世界》里“耐萨里奥巢穴”副本的一号BOSS“洛克莫拉”,会不断在场地上召唤出小型的岩石蜘蛛,这种岩石蜘蛛的描述就是由洛克莫拉身上脱离下来的碎片生成。

第二,是buff强化类。岩石生物的buff强化一般比较直白,基本都是提升伤害或者提升防御能力,很少会有“减少技能CD”或者“增加战斗资源生成速度”这种类型的buff.因为在之前提到过,岩石生物的战斗方式偏向于简单粗暴,如果设计比较复杂的增益效果可能会导致战斗方式变得复杂,所以不合适。《DOTA2》里小小的大招就是直接增加其攻击力,《英雄联盟》里墨菲特的“野蛮打击”效果是提升墨菲特的护甲和普通攻击造成的伤害,《魔兽世界》里的“欧泽鲁克”则会“源质壁垒”这个防御型buff,效果是20%几率反射法术,也十分简单明了。

第三,地形改变类。一些游戏里设定岩石生物可以与大地产生共鸣让地形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地形的方式可以附带造成直接伤害,也可以不造成伤害。地形改变类的技能更多的意义在于控制,虽然可能并不会造成晕眩之类的硬控效果,但是却能逼迫站位,分割阵型,而且也能够对己方脆弱的后排角色形成保护。在《魔兽世界》的团队副本“悬槌堡”中,玩家所面对的巨大石元素“泰克图斯”就会不断使用小山改变整个场面的地形,压缩玩家的生存空间,随着能站位的空间越来越少,团队会逐渐走向崩溃,非常刺激的一场战斗。

泰克图斯会用小山改变地形,躲闪不及会直接导致死亡

第四,伤害类技能。岩石生物的伤害类技能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落石”“山崩”“投掷石块”“石笋穿刺”等等。

但仅仅造成直接伤害的技能会显得毫无特色,不同元素的伤害类型在游戏工业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的情况下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比如高额直接伤害,带有一些持续伤害的火系技能,带有减速效果的冰系技能,造成少量直接伤害和大量持续伤害的毒系技能等等。而岩石生物所用的技能,其特点主要是下面几个。首先,岩石类的技能是以直接伤害为主,基本没有附带持续伤害的岩石类技能,岩石生物本身也很少掌握(但可以掌握)诅咒、中毒、疾病这种以持续伤害为主的攻击类型;其次,岩石类的技能和冰霜系技能一样,也会带有“控制”的效果,只不过冰霜技能是以减速为主,岩石系的技能主要造成“晕眩”“击飞”这样的“完全控制”,这样的控制比减速更加致命,但是并不会使用得那么频繁(CD较长);

墨菲特的大招除了造成大量伤害以外,还有击飞效果

小小的山崩除了伤害以外还有晕眩效果

最后,岩石类的技能会有更多的“一击必杀”效果,比如没有躲开坠落的小山,被压到之后立刻死亡,或者是被岩石生物本身碾压到直接死亡,又或者是失足掉到裂开的大地中摔死……这些都是有即死效果的技能,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被一座山或是巨大的石巨人压死合情合理,让玩家相对好接受,如果玩家是被一发火球命中然后死亡,其接受程度肯定是要比被小山压死低的。所以游戏中岩石类的技能会有相对较多的“一击必杀”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对游戏中“岩石生物”设计特点的介绍,我们下期再见~

热门攻略
推荐游戏